自教改以來
風波從未間斷
李大院長已道歉下台
然則,苦的可是我們這些莘莘學子
日前,教育部長槓上文學大老
兩人為了文言文的比例
雖不能說是惡言相向
卻也是你來我往
老實說,我一直對台灣這種語言教育覺得很灰心
本土語言、文學毫不在乎
一味的崇尚英文
中國字的博大精深
在他們的眼前只是過氣的商品
文言文的推動
是必然的
中文若是要好
古文基礎勢必要深厚
不信?
可以去問問余光中
他絕對比李大院長或是杜部長來得高深
教改的目的
是為了讓學生學得更好
而不是讓學生越學越度濫
能力越來越差
連在自己的故鄉都無法生活
教改是要對症下藥
國文這領域
不讓文學巨擘來搞
還有誰有資格擔當?
別告訴我教育部長就一定懂教育
除非有人敢大聲說
「台灣的經濟飛上天!」
不過話說回來
文言文搞不好也只是時勢下的產物
從前沒有紙
而絲、絹、帛又不是一般人買得起
唯一能用的只有竹簡等等
難以書寫又笨重的物質
如果文章字數太多
不僅要刻個半天
完成之後
也會因為太重而不易攜帶
所以
先人留書開始講求精簡
能一個字表達的
絕不要用到兩個字
於是乎
文言文就這樣誕生了
如此說來
好像也沒什麼了不起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